壳寡糖对茄子棒孢叶斑病的防治效果研究

时间:2020-06-05 16:56:06

茄子棒孢叶斑病是由多主棒孢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引起的一种茄子重要病害,在多数茄子种植区都有发生。特别是近年来茄子棒孢叶斑病在我国茄子主产区为害逐年加重,田间发病率可达30%~50%,严重降低了茄子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

我国茄子栽培大多以温室栽培为主,适合的温湿度条件也加重了茄子棒孢叶斑病的发生。由于缺乏相应的抗性品种,化学防治仍然是防治该病害的主要手段,但该病菌对化学杀菌剂极易产生抗药性,目前已经报道其对苯并咪唑类、二甲酰亚胺类、乙霉威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产生了抗药性。同时,化学杀菌剂的大量使用也会造成农药残留及环境污染,亟须寻找防治棒孢叶斑病更为安全有效的方法。

壳寡糖是一种安全环保的新型寡糖类抗病诱导剂,是由2~20个氨基葡糖通过β-1,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低聚糖,它是一种有效的植物诱抗激发子,能激活植物自身免疫力,提高抗病性能,已在防治植物病害方面显示出巨大的潜力。本试验旨在确定壳寡糖对茄子棒孢叶斑病的防治效果及探索诱导抗性的机理,寻找防治茄子棒孢叶斑病更为安全有效的新方法,为进一步的田间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试验首次报道了壳寡糖对多主棒孢菌引起的茄子棒孢叶斑病的诱导抗病性,试验结果表明壳寡糖对茄子棒孢叶斑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与王文霞等报道的壳寡糖对多种作物的真菌、细菌和病毒病害具有良好防治效果的结果一致。植物诱导抗性的产生通常是通过酶催化调节而实现的,PAL、POD、PPO等是植物防御反应的重要酶系,已成为寄主与病原互作过程中评价植物抗病性的重要生理指标。

本试验中,经过壳寡糖诱导后的茄子叶片POD、SOD、CAT 活性显著提高,表明其可能是防治茄子棒孢叶斑病的重要机制。多主棒孢菌(C. cassiicola)对杀菌剂抗性风险较高,部分研究表明,同一化学药剂连续喷施3次以上植株抗药性出现几率显著增加。因此,在棒孢叶斑病的防治过程中一定要减少杀菌剂的使用频率和剂量,这样才可能达到抑制抗药菌株出现的目的。

本试验结果表明,壳寡糖对防治棒孢叶斑病及减药增效具有良好的效果,在作物棒孢叶斑病的防治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生产上已经登记了一些壳寡糖和杀菌剂复配的产品(王文霞 等,2015),可以大大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提高施药效果,降低用药成本,具有推广价值。虽然壳寡糖与杀菌剂复配使用增效效果显著,但是其中的机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选自《中国蔬菜》,黄大野等《壳寡糖对茄子棒孢叶斑病的防治效果研究》